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13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综述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张华 孙大同 张 贺 赵衍华 马芳芳 许可人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175-181.  
摘要   PDF (461KB)

介绍了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腐蚀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腐蚀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应力腐蚀法、盐雾实验法、溶液浸泡法、电化学法、凝胶可视化法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接头腐蚀机理及提高接头耐蚀性的方法。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904L不锈钢在氢氟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的
腐蚀行为
曾洪涛,向 嵩,刘松林 何勇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182-187.  
摘要   PDF (3258KB)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904L不锈钢在氢氟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氢氟酸含量低于2%(质量分数)时,对904L不锈钢在浓硫酸中的腐蚀有抑制作用;氢氟酸含量高于2%时,对904L不锈钢在浓硫酸中的腐蚀有促进作用。随着氢氟酸含量的增加,904L不锈钢的腐蚀由电化学步骤控制转变为传质和电化学步骤混合控制。EIS随着氢氟酸含量的增加从1个时间常数变为2个时间常数,即表现为高频容抗弧和低频感抗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440 MPa高强IF钢镀锌层中抑制层的组织结构及生长机理
陈斌锴 陈庆舍 仲海峰 郝晓东 江社明 张启富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188-192.  
摘要   PDF (4151KB)
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440 MPa IF-HS钢镀锌层中的抑制层进行了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抑制层由两相组成,一部分为细小的FeAl3相,其单独成层或位于粗大晶粒底层;另一部分为粗大Fe2Al5相位于抑制层的表层。抑制层的生长机理研究表明,FeAl3相首先在钢基体表面形成,Fe2Al5相通过消耗FeAl3相生长。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304不锈钢在热带海洋大气下暴露实验
和加速腐蚀实验研究
骆 鸿 李晓刚 董超芳 肖 葵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193-198.  
摘要   PDF (3897KB)
根据304不锈钢材料在西沙地区典型的热带海洋大气腐蚀的特点,在当量计算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模拟西沙室外大气环境的室内加速腐蚀方法,并从腐蚀动力学特征、腐蚀机理、腐蚀产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304不锈钢材料在我国典型热带海洋地区大气暴露实验结果和室内加速腐蚀实验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周期浸润复合加速腐蚀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模拟304不锈钢材料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通过加速腐蚀实验可以对304不锈钢材料在该地区的大气腐蚀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Q235钢在北京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朱 敏 杜翠薇 李晓刚 刘智勇 姚文涛 黄 亮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199-204.  
摘要   PDF (4862KB)
通过现场实验(1,2和2.5 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试,并结合腐蚀形貌宏观观察,SEM,XRD及失重法对Q235钢在北京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埋样1,2和2.5 a的Q235钢的腐蚀特征均表现为全面腐蚀,且局部点蚀程度严重。随埋样时间的延长,Q235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加后略有减小, 其平均点蚀深度和最大点蚀深度均增加。腐蚀产物均主要由α-FeOOH,β-FeOOH,γ-FeOOH及γ-Fe2O3组成。随埋样时间的延长,α-FeOOH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腐蚀产物层的致密性及连续性有所改善,但腐蚀产物层不具有良好的保护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添加双氧水对高强度低合金钢在海水中
腐蚀影响的研究
杨 超, 张慧霞 郭为民 付玉彬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05-210.  
摘要   PDF (809KB)
通过动电位极化、激光Raman光谱、XRD和旋转环盘电极实验研究了高强度低合金钢在天然海水和含有0.01 mol/L H2O2的海水中的腐蚀规律,探讨了高强度低合金钢在加速体系与天然海水中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添加H2O2使高强度低合金钢的自腐蚀电位正移、析氢电位负移、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增大,但锈层的相组成与天然海水中锈层组成相同。在2种体系中,钢的氧还原过程均为二电子反应控制过程。H2O2的添加明显加快了高强度低合金钢的腐蚀速率,但是不改变材料腐蚀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Q235钢在模拟大气环境中
早期腐蚀图像小波包分析
韩夏冰 高志明 党丽华 王 迎 毕慧超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11-215.  
摘要   PDF (1841KB)
应用适用于现场暴露试样的三维腐蚀形貌图像采集系统对Q235钢在模拟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形貌图像进行了采集。所得图像统一转换为灰度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处理。为了更好的观察图像的细节信息,根据熵标准应用小波包变换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解,选取最优子图像后并提取其能量值。结果表明,根据图像能量值的变化可以对腐蚀试样进行定性的判断,而进一步根据计算出的图像特征值可以定量判断大气腐蚀早期腐蚀程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尿素对土壤中Q235钢腐蚀的影响
李喜明 金 哲 刘五铸 孙 成 张洪伟 许 进 闫茂成 于长坤 王振尧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16-220.  
摘要   PDF (2063KB)
利用电化学阻抗(EIS)和极化曲线等测试技术在湿度为30%的土壤中,研究了浓度为0.1%(质量分数)的氮肥尿素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初期尿素吸附在试样表面,阻抗谱呈现一个时间常数,且出现感抗。随着埋放时间的延长,尿素分解产生NH3,土壤pH值减小。碳钢的自腐蚀电位随时间正移,腐蚀速率降低。后期阻抗谱上出现Warburg扩散,表明腐蚀过程受扩散控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2-氨基吡啶缩水杨醛席夫碱对Q235钢在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罗 亮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21-225.  
摘要   PDF (673KB)
合成了一种吡啶衍生物:2-氨基吡啶缩水杨醛席夫碱(PMP),并通过静态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其对Q235钢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30±1) ℃下1 mol/L HCl溶液中,当PMP浓度达到15.0 mmol/L时,缓蚀效率为87.9%,是以阴极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PMP在Q235钢表面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咪唑啉与硫脲在CO2腐蚀体系中的
缓蚀协同作用机理
赵景茂 陈国浩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26-230.  
摘要   PDF (852KB)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技术(EIS)研究了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OIMQ)与硫脲(TU)对Q235碳钢在CO2饱和盐水溶液中的缓蚀协同效应。结果表明,TU对碳钢腐蚀的阴极过程和阳极过程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OIMQ是一种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二者复配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使用浓度,表现出优异的缓蚀协同效应。OIMQ与TU在碳钢表面形成了一层双层结构的缓蚀剂吸附膜,TU可能主要存在于膜的底部,而OIMQ主要存在于膜的顶部,这种结构的缓蚀剂膜一方面阻止了腐蚀性离子的渗透,另一方面也限制了TU分子的脱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电位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辛永磊 许立坤 尹鹏飞 王均涛 李相波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31-234.  
摘要   PDF (527KB)
采用热浸涂-电化学还原工艺制备得到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并研究了Cl-浓度、温度、光照、水流流速及pH值对电极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Nernst响应和温度响应特性较好,温度系数较小;当溶液中有溶解氧存在时,光照会使电极表面生成Ag2O,使电极电位发生漂移;随海水流动速度的升高,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呈下降趋势,而pH值的变化对电极电位基本没有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3H8O3含量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及膜层特性的影响
王淑艳,夏永平 刘 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35-240.  
摘要   PDF (3140KB)
在含有不同C3H8O3含量的硅铝复合电解液中,利用交流脉冲电源在AZ91D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一系列微弧氧化膜。利用SEM和膜层测厚仪分别研究了陶瓷膜层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厚度,采用全浸泡实验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了膜层在3.5%NaCl中性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过程中的起弧电压和终止电压均随C3H8O3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C3H8O3含量的增加,膜层耐蚀性先提高后降低,而膜厚变化幅度不大。膜层的耐蚀性主要取决于内部致密层,当C3H8O3含量为5 mL/L时,膜层相对较致密,因而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添加剂La(CH3COO)3和NaF对AZ31在
Mg(ClO4)2溶液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熊媛媛 张 娅 胡少峰 陈秋荣, 谢有桃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41-244.  
摘要   PDF (972KB)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恒电流放电、析氢失重等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空白1.5 mol/L Mg(ClO4)2溶液以及添加了La(CH3COO)3和NaF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添加剂NaF使得AZ31在1.5 mol/L Mg(ClO4)2溶液中开路电位和活化电位负移,极化曲线中腐蚀电流降低以及浸泡实验中析氢率和失重率降低,放电效率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缩短了放电滞后时间;另一方面添加剂La(CH3COO)3提高了放电效率,但对于放电滞后没有改善,对于耐蚀性也没有提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十八硫醇自组装膜对青铜-银电偶腐蚀的
抑制作用
万 俐 杜 伟 李佳佳 丁 毅 陈步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45-250.  
摘要   PDF (794KB)
采用十八硫醇(ODT)的乙醇溶液在青铜和Ag表面制备了自组装膜(SAMs)。通过测量青铜-银的电偶电流和室内加速变色实验,研究了自组装前后的电偶腐蚀性能。采用XPS,Tafel极化曲线法和微分电容法初步研究了ODT SAMs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DT分子通过S与基体形成硫醇盐,吸附在青铜和Ag表面形成自组装膜,该自组装膜在3.5%NaCl溶液和含S大气中,能够有效抑制青铜和Ag之间的电偶腐蚀,属于混和型缓蚀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飞机蒙皮结构表面涂层失效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苏景新 白 云 关庆丰 邹 阳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3, 33 (3): 251-256.  
摘要   PDF (1597KB)
采用冲击破坏、盐雾、紫外、湿热等加速循环腐蚀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一种飞机蒙皮结构表面涂层在不同加速循环周期下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涂层阻抗在腐蚀中后期增加,并出现新的时间常数,可对应于金属表面氧化膜的溶解及Al基体的腐蚀。随着腐蚀循环的进行,涂层的吸水量先增加后减少,吸水率最终稳定在约5%。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