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12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报告
氮气流量及后续热处理对多弧离子镀制备Ti2AlN涂层的影响规律
杨英,董瑜亮,高立军,宫骏,姜辛,孙超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1-6.  
摘要   PDF (1016KB)
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1Cr18Ni9Ti基材上低温沉积Ti-Al-N涂层,研究氮气流量及热处理工艺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涂层中不含三元层状陶瓷Ti2AlN MAX相,可能含有Ti3AlN(反钙钛矿结构)、TiN、α-Ti、fcc-Al及TixAly金属间化合物等。涂层经退火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Ti2AlN。涂层中的N元素含量及退火温度对Ti2AlN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N元素含量过多不利于Ti2AlN的形成;提高退火温度可以促进Ti2AlN的形成。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Ti2AlN的形成伴随着涂层微观组织结构的转变,从明显的层状结构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结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氮化物涂层对钛合金抗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
陈倩,辛丽,滕英元,朱圣龙,王福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7-12.  
摘要   PDF (3200KB)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沉积Ti0.5Al0.5N/Ti0.7Al0.3N复合涂层和Ti0.6Al0.3Si0.1N涂层,研究其在550℃~750℃下的抗循环氧化性能。结果表明,TiAlSiN涂层以及Ti0.5Al0.5N/Ti0.7Al0.3N复合涂层在550℃和650℃氧化后表面形成薄而连续的保护性富铝氧化膜,显著提高了Ti6Al4V的抗氧化性能。在750℃下,TiAlSiN涂层涂敷的Ti6Al4V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抗循环氧化性能,而Ti0.5Al0.5N/Ti0.7Al0.3N复合涂层却不能为钛合金提供有效的防护。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镁合金AZ31表面无铬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崔学军,周吉学,王修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13-17.  
摘要   PDF (1509KB)
用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镁合金AZ31表面获得了无铬、无氟和无亚硝酸盐的环保型化学转化膜。 SEM,\linebreak EDS及XRD分析表明,以磷酸盐和无氟添加剂为主要成分,在镁合金AZ31表面获得了致密、均匀和无网状裂纹的磷化膜。磷化膜厚度为12 μm~15 μm,主要物相为MnHPO4•2.25H2O, 主要元素成分为O,Mg,P,Mn和Al。磷化后的镁合金AZ31通过中性盐雾测试(NSS),72 h后未见腐蚀现象,浸涂氨基烘漆后的NSS测试达到204 h未见明显腐蚀,结果表明磷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 磷化后镁合金AZ31的Ecorr比未处理的正移111 mV,Icorr至少降低了三个数量级,磷化膜通过抑制阳极溶解和阴极析氢过程,有效地提高了镁合金AZ31的耐蚀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
肖正涛,李相波,王佳,黄国胜,周雄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18-22.  
摘要   PDF (1178KB)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普通碳钢基体上制备了厚度为300 μm的铬锆铜涂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的组织形貌。用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冷喷涂铬锆铜涂层在天然海水中的耐蚀性能。研究表明,铬锆铜涂层组织致密,在海水环境中,涂层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腐蚀产物膜,能有效阻止腐蚀介质向涂层内部渗透,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镁合金微弧氧化预处理化学镀镍研究
李均明,薛晓楠,王爱娟,马安博,符致昭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23-27.  
摘要   PDF (1348KB)
镁合金微弧氧化(MAO)预处理后,无需碱洗酸洗活化等传统预处理直接在硫酸镍溶液中化学镀镍。表征了镀镍层的显微结构与成分,研究了MAO预处理对镀层厚度、硬度、 导电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Ni,P两种元素的镀层由均匀分布的胞状颗粒组成。 MAO预处理显著影响镀层的厚度与导电性;当MAO薄膜从3 μm增厚至7 μm时,镀层的厚度快速增大而方块电阻迅速下降。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当MAO薄膜厚15 μm时化学镀镍镁合金的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最小。48 h盐雾实验表明,MAO预处理化学镀镍镁合金的耐蚀性显著优于传统预处理化学镀镍镁合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aCl液滴下304不锈钢表面电化学性质研究
刘圆圆,王伟,王燕华,王佳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28-33.  
摘要   PDF (4912KB)
利用丝束电极技术研究NaCl液滴下304不锈钢表面电化学参数分布及其随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液滴下不锈钢丝束电极表面的腐蚀电位分布和电偶电流分布均呈现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丝束电极表面随机形成局部阴极区和阳极区,而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局部区域的极性发生反转。液滴下电极表面的腐蚀程度和不均匀程度均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在腐蚀12 h时达到最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阳极电沉积制备CeO2薄膜
杨青松,李纯,王杰,杨仲年,张昭,张鉴清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34-38.  
摘要   PDF (1119KB)
用阳极电沉积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CeO2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探讨不同配体阳离子种类、配体浓度和O2对镀层表面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H3COONH4配体中的铵离子(NH4+)对CeO2薄膜晶粒的细化具有重要作用,镀液中高CH3COONH4配体浓度及镀液的脱氧作用有利于阳极电沉积CeO2薄膜的致密化;在镀液组成为0.1 mol/L Ce(NO3)3和0.2 mol/LCH3COONH4、且镀液脱氧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平整致密的纳米晶CeO2薄膜,其晶粒粒径范围为5~10 nm。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铝合金Ce-Mn转化膜溶液中HF2-离子作用机理研究
李文芳,张凯,杜军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39-43.  
摘要   PDF (1486KB)
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Ce-Mn转化膜膜层进行表面和截面元素分布、相组成分析及沉淀物粉末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HF2-盐作为Ce-Mn转化膜溶液的促进剂,主元素F不是Ce-Mn复合膜层的组成成分,并不参与膜层的生长过程。通过对铝合金基体的腐蚀及其表面氧化膜(Al2O3)的溶解,使铝合金阴极区快速暴露,形成的[AlFe6]3-总量小于1.8mmol/L,完全溶于溶液。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l-Zn-In-Mg-Ga-Mn牺牲阳极腐蚀防护行为研究
黄燕滨,宋高伟,刘学斌,丁华东,闫永贵,邵新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44-47.  
摘要   PDF (1057KB)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失重法和扫描电镜分析技术(SEM)研究Al-Zn-In-Mg-Ga-Mn牺牲阳极在自腐蚀与7A52铝合金偶接两种条件下的溶解行为和活化性能。结果表明:偶连接的Al-Zn-In-Mg-Ga-Mn牺牲阳极有效地降低了7A52Al的腐蚀速率,牺牲阳极一直存在活性溶解,腐蚀均匀,腐蚀产物易脱落。自腐蚀的Al-Zn-In-Mg-Ga-Mn牺牲阳极发生局部腐蚀,表面溶解不均匀;表面腐蚀产物和氧化膜以及活性溶解点的减少阻滞了牺牲阳极溶解反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天然海水中微生物膜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研究
刘彬,段继周,侯保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48-53.  
摘要   PDF (948KB)
采用电化学技术包括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动电位极化、循环极化、表面表征技术、包括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316L不锈钢在天然海水中微生物膜影响的初期腐蚀行为。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在不锈钢表面发生附着形成生物膜。在天然海水中不锈钢的开路电位正移约450mV,而在灭菌海水中不锈钢的开路电位基本保持不变。电化学阻抗和极化实验结果指出,海洋微生物膜使不锈钢阻抗增加,点蚀电位升高,生物膜抑制了不锈钢的腐蚀发生。这种抑制作用经历了一个先变大后减小的过程。天然海水中,海洋生物膜的附着和其代谢产物作用使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得到提高,这一耐蚀性能的提高与生物膜影响的阳极抑制作用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硫酸盐还原菌对Q235钢缝隙腐蚀行为影响
杨佳星,赵平,孙成,许进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54-58.  
摘要   PDF (979KB)
应用矩形缝隙模拟装置,研究Q235钢在土壤浸出液中有无硫酸盐还原菌条件下,缝隙厚度为0.5mm时的缝隙腐蚀行为。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Q235钢在有菌溶液中的容抗弧半径小于相同时期在无菌溶液中的容抗弧;Q235钢在有菌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大于无菌溶液。硫酸盐还原菌促进了Q235钢在溶液中的腐蚀。同一时期,随着缝口距离的增加,有菌溶液及无菌溶液中的容抗弧都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在有菌溶液中的容抗弧较小,腐蚀速率比无菌溶液中的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典型奥氏体不锈钢高温环烷酸腐蚀行为研究
江克,陈学东,杨铁成,张玮,梁春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59-63.  
摘要   PDF (1844KB)
采用管流实验法研究了321和316L两种典型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环烷酸中的腐蚀行为,并将实验结果与经验数据以及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腐蚀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一温度下冲刷角90°时的腐蚀速率大于0°;试验数据与相近条件下API581数据以及在线监测数据对比结果相近;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近壁处湍流强度越大的区域环烷酸腐蚀越严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青铜器氯化物腐蚀产物的热分析
晏德付,秦颍,陈茜,黄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64-66.  
摘要   PDF (468KB)
根除或有效控制有害的“粉状锈”是青铜器保护的关键技术。根据铜的氯化物在一定温度下易分解或挥发这一性质,本文利用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XRD)手段,对青铜试样表面生成的碱式氯化铜(Cu2Cl(OH)3)及氯化亚铜(CuCl)试剂粉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气环境中加热到350℃即可使氯铜矿分解,消除Cl-;CuCl在420℃~430℃融化并挥发,在600℃挥发急剧加速,实验条件下至789℃已完全挥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热处理工艺对G105钻杆材料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黄本生,江仲英,潘欢欢,袁鹏斌,刘清友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67-69.  
摘要   PDF (756KB)
通过对G105钻杆材料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材料组织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分析G105钻杆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对其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890℃淬火+620℃回火、890℃淬火+580℃回火热处理后,材料性能能够满足G105钻杆技术要求;回火温度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回火温度越高材料的塑性及韧性越强;采用890℃淬火+620℃回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优于890℃淬火+580℃回火工艺,并具有更佳的抗腐蚀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紫铜T2和黄铜H62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早期腐蚀行为
吴军,李晓刚,董超芳,张三平,周建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70-74.  
摘要   PDF (2983KB)
通过现场暴露实验,研究了紫铜T2和黄铜H62在西沙群岛典型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1、3、6个月后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产物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并用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腐蚀产物元素和组成。测试紫铜T2和黄铜H62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表明,紫铜T2和黄铜H62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早期均发生了明显的局部腐蚀,O和Cl-是促进早期腐蚀的主要原因,高的相对湿度、温度、Cl-含量和长日照以及砂石粉尘对铜及铜合金的腐蚀起到加速作用。紫铜T2的主要腐蚀产物为Cu2O,黄铜H62的主要腐蚀产物为Cu3Cl4(OH)2和Zn5(OH)8Cl2•H2O。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氨基磁漆涂层工艺在海洋大气环境下老化行为研究
刘丽红,闫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75-79.  
摘要   PDF (1307KB)
通过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下大气暴露对不同基材氨基磁漆涂层工艺进行老化试验,运用光泽、颜色、粉化率和SEM等手段测试涂层大气暴露后的性能变化和表面形貌,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中,氨基磁漆涂层工艺户外耐侯性较差,棚下耐侯性较好;在棚下环境中,工艺LY12-CZ /H.DY/锌黄环氧底漆/氨基磁漆和工艺Q195/ D.Zn25.DC/铁红环氧底漆/氨基磁漆涂层样品耐侯性较好,工艺LF6M / H.DY/锌黄环氧底漆/氨基磁漆耐侯性较差;西沙海洋环境强太阳辐射、高温和高湿是涂层老化的主要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失效分析
喷焊镍基合金液力反馈抽油泵柱塞失效分析
胡春莲,侯尚林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 32 (1): 80-84.  
摘要   PDF (1726KB)
用电子显微分析(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XRD)研究喷焊镍基自熔合金柱塞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喷焊柱塞镍基合金涂层在井下硫-氧-碳混合气氛的工况环境中发生硫化和氧化腐蚀反应,生成以CrS,Cr3S4,Ni3S2,FeS和NiO等多元复合且疏松、可剥离的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垢盐类组织相,使柱塞直径尺寸胀大,配合超差,且涂层表面硬度明显下降。通过分析喷焊镍基合金涂层的腐蚀机理,提出加入可细化组织晶粒并且具有优异的抗硫化能力的合金元素Mo和Nb,明显提高其抗硫化能力和综合使用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