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2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2-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报告
热腐蚀的盐溶机理及其局限性
张允书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1-10.  
摘要   PDF (1004KB)
本文综述了有关热腐蚀机理的研究成果,着重叙述目前仍被公认的盐溶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Rapp-Goto准则和金属氧化物在熔融Na_2SO_4中溶解度的实验测试。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阐述了盐溶机理模型的局限性,提出热腐蚀是依电化学机制发展的观点,依此举例说明金属和合金的热腐蚀历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含锡70/30黄铜在蒸馏水及Mattsson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
张美华;俞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11-19.  
摘要   PDF (1218KB)
用SSRT法研究了含锡0.1~2%的70/30黄铜在蒸馏水(0V,SCE)以及在Mattsson溶液(pH7.2,开路电位)中的SCC敏感性。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中70/30黄铜抗SCC的最佳锡含量为0.4%;而在Mattsson溶液中,随含锡量的增加,抗SCC性能提高。加锡使黄铜的沿晶开裂向穿晶过渡。 分析试验溶液表明,锡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了黄铜的脱锌。Mattsson溶液中原有的铜离子在SCC过程中还原沉积,不能用常规的脱锌系数评定黄铜的SCC。此时,单位面积锌的溶解速率却与裂纹平均扩展速率有合理的对应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a_2SO_4-Fe_2(SO_4)_3、K_2SO_4-Na_2SO_4-Fe_2(SO_4)_3熔体的生成热力学
张允书;史良权;石声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20-26.  
摘要   PDF (540KB)
通过使Fe_2O_3-Na_2SO_4与不同分压的SO_3建立平衡,对低熔点Na_2SO_4-Fe_2(SO_4)_3二元熔融硫酸盐的形成进行热力学研究。实验确定了在熔融Na_2SO_4-Fe_2(SO_4)_3中平衡Fe_2(SO_4)_3的摩尔含量。用Temkin随机混合模型和规则溶液近似并加以适当修正,计算了反应Fe_2O_3+3SO_3=Fe_2(SO_4)_3(1,溶于液相Na_2SO_4)的自由焓变化 ΔG°(T)=—116830+141.15T cal/mol(943~1003K) 用这一结果并借助于Na_2SO_4-Fe_2(SO_4)_3系相图估算了形成液相Na_2SO_4-Fe_2(SO_4)_3所需临界Pso_3,并用实验加以检验。由于缺少必要的热力学数据,形成液相K_2SO_4-Na_2SO_4-Fe_2(SO_4)_3的临界Pso_3值则是用实验确定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熔盐中添稀加土氯化物对HK4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吴维(山文);牛焱;张鉴清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27-33.  
摘要   PDF (1275KB)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800℃,(Na,K)_2SO_4+NaCl混合熔盐中,添加Nd、La、Ce的氯化物对HK4O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自腐蚀电位的测试,极化阻力和腐蚀电流密度的计算,不同恒电位下的极化试验以及腐蚀产物的检测与分析。所得结果表明:CeCl_3能以含铈氧化物形式沉淀在合金表面,促进形成相对稳定的富铬氧化膜,降低合金的腐蚀速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氢气环境对方解石晶体结构参数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粟启初;E.E.Angino;E.J.Zelle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34-40.  
摘要   PDF (1880KB)
观测表明。方解石单晶暴露于0.1~0.4MPa氢气环境2小时后,其Knoop显微硬度值可下降2~8%,原抛光的试样表面可出现微细裂纹、微区破损;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及氢压力的升高,硬度下降的幅度会进一步增高、微裂纹自行扩展、出现解理破裂;与之同时,其晶体参数a、c亦有轻微的减少。大理石、南阳玉、LiF单晶、SiO_2单晶等暴露于氢气后,亦有类似的现象发生。氢气在非金属材料中的扩散所引起的材料强度下降、氢致脆性破坏等现象与金属材料相似,在非金属材料中亦存在氢脆现象;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为认识非金属材料氢脆现象提供了线索。进一步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及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薄层防锈油膜的透水和透氧行为
徐乃欣;张承典;陆菊芳;王志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41-48.  
摘要   PDF (558KB)
本文利用吸油滤纸形成的薄层油膜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试验的两种防锈油的透水和透氧行为与它们的基础油基本相同,同时,透过薄层防锈油的水和氧远远超过了通常条件下金属发生大气腐蚀时所需的数量。这说明防锈油不是依靠阻碍水和氧的扩散而起作用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8090铝锂合金薄板的应力腐蚀行为
秦熊浦;袁劲松;马朝利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49-55.  
摘要   PDF (1145KB)
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法(SSRT)就应变速率、极化电位及时效条件的影响等研究了8090铝锂合金薄板在3.5%氯化钠溶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其应力腐蚀敏感性随应变速率和极化电位而变化,且存在一个最敏感的应变速率(1×10~(-6)s~(-1))和一个发生应力腐蚀的临界电位(—800 mV,SCE)。8090合金薄板在欠时数状态下对应力腐蚀最敏感,峰时效状态下次之。而过时数状态下则不敏感。根据实验结果和断口形貌特征,认为8090合金薄板的应力腐蚀为阳极活性通道机制,但在强烈渗氢情况下,氢可能成为应力腐蚀的主导因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铝离子与C_2O_4~(2-)复配对水中碳钢的缓蚀作用及其机理
林玉珍;李焕文;加藤正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56-62.  
摘要   PDF (401KB)
研究了铝离子与C_2O_4~(2-)复配对水中碳钢腐蚀的抑制作用。并用离子色谱技术研究了添加C_2O_4~(2-)后铝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态。发现铝离子与C_2O_4~(2-)络合,从而改变了在碳钢表面形成保护膜的条件和机构,导致了缓蚀作用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改善了铝离子的缓蚀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可移式电解槽测定涂装体系的交流阻抗
温国谋;蔡长寿;刘碧环;郭景东;苏方腾;刘仁新;田伟东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63-70.  
摘要   PDF (592KB)
本工作采用探头式电解槽,对涂装了醇酸漆和电泳漆的A3钢片,进行了交流阻抗频谱测定,给出了评选结果,同时显示了采用双探头电解槽在评选测定应用中的优越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小幅度正弦波电位法测量界面微分电容
谈明伟;徐敏;王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71-76.  
摘要   PDF (404KB)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电极/溶液界面微分电容的新方法,即小幅度正弦波电位法。该方法可用于大部份实际电化学系统的电容测量,且比其他几种常用的测试界面电容的方法,简捷而人为误差较小。但该法不适用于理想不极化电极。 文中还讨论了溶液电阻和电化学反应电阻对该方法适用性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载波钝化及其后处理对不锈钢钝化膜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宋光铃;曹楚南;林海潮;夏邦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77-82.  
摘要   PDF (478KB)
<正> 一、前言 钝化是不锈钢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之一,人们不断地探索提高钝化膜稳定性的新途径。一些学者认为,交变电场对钝化膜具有破坏作用。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曾发现,在直流钝化电位基础上叠加一定频率,幅值和波形的交变电场对不锈钢进行载波钝化,所得到的载波钝化膜再经适当的后处理,其稳定性远远优于相同条件下得到的直流钝化膜,其中最佳的载波钝化及后处理条件可使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提高5个数量级左右。本工作通过AES等分析手段,从钝化膜组成变化角度探讨载波钝化及后处理提高钝化膜稳定性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不锈钢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验评定方法的比较
杨武;张美杰;赵国珍;J.Conglet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83-89.  
摘要   PDF (575KB)
<正> 一、引言 304不锈钢在核电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但该材料在高温高压水中的SCC倾向是一严重问题,对此已有不少研究和评述。近年来,对316型不锈钢在高温水中的SCC行为也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不锈钢上氧化膜的稳定性及其破裂后的再钝化能力,是影响SCC裂纹萌生和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04钢在高温水中的SCC属于破膜和局部阳极溶解机理。但有关研究304钢SCC行为与其表面氧化膜的组成和结构之间关系的报道还不多。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对单面氧化弯曲法计算氧化膜应力公式的修正
李美栓;李铁藩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90-94.  
摘要   PDF (365KB)
<正> 一、引言 早在二十年代,人们就发现伴随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形成,膜内同时产生应力。氧化膜应力对膜的抗剥落性能的影响是近年来高温氧化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目前,对于氧化膜应力可以进行定量测量,测量方法主要有单面氧化弯曲法和X-光衍射法。其中因单面氧化弯曲法较简单并能进行原位连续测试而应用较为广泛。并且,用此法还能测量由电镀、离子镀和气相沉积等技术制备的表面涂层的内应力。 但是,单面氧化弯曲法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条状试样须单面镀保护膜,受此影响,初始氧化膜生长应力的测量误差就可能较大。特别是,单面氧化弯曲法是采用stoney公式进行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二元羧酸对碳钢的缓蚀作用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林志成;黎明;黄兴华;卫晓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12 (1): 95-100.  
摘要   PDF (468KB)
<正> 前言 羧酸盐是一种有用的缓蚀剂,它们对金属腐蚀的抑制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关于二元羧酸对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碳钢的缓蚀能力和它们在电极/溶液界面的吸附行为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工作研究分子结构对烷链二元羧酸缓蚀能力和吸附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二元羧酸在碳钢/溶液界面的可能吸附模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