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首页
金属所系列期刊
联系我们
English
快速检索
引用检索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最新录用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热点文章
|
虚拟专辑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期刊订阅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委介绍
»
数据库收录
»
基金资助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当期目录
More>>
1982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2-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研究报告
Select
用旋转圆盘—圆环电极研究黄铜的阳极溶解
邹津耘;甘复兴;柳传忠;姚禄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1-9.
摘要
PDF
(833KB)
本文采用旋转圆盘——圆环电极研究了黄铜(Cu37Zn)在1N Na_2SO_4及0.5N NaCl溶液中的阳极溶解行为。分别测出了黄铜阳极溶解时铜和锌的阳极溶解分电流密度。实验结果表明,Cu37Zn在上述两种介质中阳极溶解时均存在脱锌现象。在1N Na_2SO_4溶液中测得的脱锌系数强烈地依赖于阳极电位,而在0.5N NaCl溶液中,其脱锌系数与阳极电位的关系不明显。由黄铜中铜和锌的阳极极化曲线外推计算出了黄铜阳极溶解时锌和铜的腐蚀分电流密度,在1N Na_2SO_4溶液中分别为0.089及3×10~(-5)μA/cm~2,在0.5N NaCl溶液中分别为3.6及1.6μA/cm~2。实验还表明,黄铜在上述介质中的阳极溶解过程由扩散步骤所控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H_2S-H_2O系统中奥氏体不锈钢破裂机理的研究
高佩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10-14.
摘要
PDF
(1794KB)
用X-射线结构分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在H_2S—H_2O系统中使用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破裂机理。结果指出,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氢是造成破裂的主要原因。薄膜试样直接观察指出,在氢引起马氏体相变之前,氢使位错和层错大量形成。氢减弱铁的结合键是引起一系列变化的根本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Ⅲ型裂纹试样的氢致滞后断裂
褚武扬;肖纪美;朱淑彦;王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15-24.
摘要
PDF
(1507KB)
利用复合型(Ⅰ+Ⅲ型)试样研究了应力状态对氢致表观屈服应力(它是产生局部宏观塑性变形所需的外应力)的影响,探讨了Ⅲ型裂纹试样产生氢脆(即氢致裂纹)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对Ⅲ型裂纹试样,即使严重充氢也不会使表观扭转屈服应力下降。从而也不会沿原裂纹面产生氢致滞后裂纹。对复合型试样,只有当K_Ⅰ本身就能使原裂纹面产生滞后塑性变形时才能使表观扭转屈服应力随K_Ⅰ增大而下降。 对充氢的纯Ⅲ型裂纹试样,当扭矩大于临界值后保持一定时间就能在和原裂纹面成3/4π或-45°的面上产生氢致滞后裂纹,它导致典型的沿晶断口。如充氢试样直接扭断则得沿原裂纹面断裂的平剪切断口。当钢的强度和氢含量低于临界值就不会产生沿3/4π面的滞后裂纹。计算了Ⅲ型裂纹应力场和氢应变场的互作用能。结果表明,在和原裂纹面成3/4π的诸平面上互作用能有极小值,从而导致氢向该面浓集而形成氢致滞后裂纹。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钢的腐蚀疲劳断裂形态的探讨
郑文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25-32.
摘要
PDF
(2953KB)
本文通过钢在腐蚀疲劳(CF)条件下断裂表面的观察,较系统地探讨了钢的CF断裂形态特征。其结果表明,CF的断裂形态强烈地依赖于载荷、介质及其与钢本身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环境对钢的作用强弱,可以出现疲劳辉纹、因均匀腐蚀变宽了的疲劳条纹、晶间腐蚀型疲劳条纹、应力腐蚀开裂(SCC)形态及氢脆(HE)开裂形态特征等。因此,CF断裂形态不具有独特的共同特征,说明CF断裂的机理是多样的。目前,用一种断裂模型(如叠加模型或竞争模型)去解释所有CF断裂现象无疑是困难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埋地钢构筑物在工频电场作用下的腐蚀
尹可华;唐明华;熊祥键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33-41.
摘要
PDF
(812KB)
本文提出了用电场理论和电化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交流腐蚀这一途径。在变化极快,强度甚大的交流干扰电场作用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发生变化。此时,电场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测量和分析了干扰电压、电位梯度、点电流密度、失重量及腐蚀坑深后,可以看出失重量随平均电流密度而增加,腐蚀坑深随干扰电压而加剧。根据埋片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交流腐蚀临界安全电压指标。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低合金钢海水腐蚀产物离海后的稳定性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吴继勋;杨德钧;屈祖玉;马如璋;计桂泉;吴卫芳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42-46.
摘要
PDF
(1490KB)
本文对低合金钢腐蚀产物离海后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海港挂片试样离海后采用酒精浸泡去水,冷风吹干去酒精,然后用环氧树脂涂封锈层,外面用气相防锈纸包扎并放入干燥器中。取样时,在氩气柜中取下锈层后立即放入充氩的试管中,再从试管中取出部分锈样放入有机玻璃制的穆斯堡尔谱样品盒,并将缝隙密封。这样能保留极不稳定的Fe(OH)_2。如果让锈层与空气接触,则Fe(OH)_2很快分解消失,而其它物相可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变化。物相是否发生了变化是根据穆斯堡尔谱判断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高温熔盐中使用的陶瓷隔膜银—氯化银参比电极
马樟源;徐之强;李裕发;曹铁樑;石声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47-54.
摘要
PDF
(599KB)
文中叙述了熔盐中使用的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因为采用了由钠、钾离子导电的陶瓷管作为隔膜,所以熔盐和隔膜间的接界电位也就是确定的。而且这种管状的结构防止了管内熔盐被管外的熔盐沾污和混合,试验结果表明,在700℃—900℃范围电极是稳定的、重现的与可逆的,也没有发现值得注意的膜的不对称电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高比重液压防锈液缓蚀剂研究
毛法根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55-60.
摘要
PDF
(492KB)
二乙二醇—水混合液能满足高比重液压系统全天候使用。为摸拟实际液压系统中多金属接触腐蚀,采用钢—铝青铜接触腐蚀、高温回流腐蚀试验、测定腐蚀电位等方法,选定了液压防锈液的最佳配方。该缓蚀剂群对钢、铜、黄铜、铝青铜、锌、铝、镀铬件等都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经23个月的实际使用。证明对上述金属的保护作用令人满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H_2S—H_2O系统中奥氏体不锈钢破裂机理的研究附录
No Autho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2, 2 (
3
): 61-61.
摘要
PDF
(51KB)
<正> 磁称法原理 附录:磁称法原理 磁称法对弱磁性的测量在原理上归结为测量弱磁性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置于不均匀磁场中的样品所受的力与磁化系数x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以下分析得到。在磁场中被磁化物体的位能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编辑部公告
More
»
腐蚀两刊2024年度杰出、优秀青年编委名单
2025-01-03
»
【会议通知】第十六届全国青年腐蚀与防护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八届全国青年腐蚀与防护科技论文讲评会第一轮通知
2024-10-12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增材制造与腐蚀专刊征稿启事
2024-10-12
»
2023年优秀审稿人及优秀青年编委名单
2024-01-19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二届青年编委增选名单发布
2023-12-14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开始使用我国自主科技资源标识CSTR
2023-08-18
»
EIS2022
2022-10-18
»
第十二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会议邀请函 (第一次)
2022-10-18
»
第十二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会议赞助支持与电化学监检测仪器、试验装备技术产品展示邀请函
2022-10-18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首届青年编委招募
2022-02-18
»
第十二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会议赞助及展示邀请函
2021-12-21
»
第十二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会议邀请函(第二次)
2021-12-21
»
2021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第二轮通知
2021-06-15
»
【会议通知】2021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2021-04-21
»
【会议通知】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通知
2021-04-21
微信公众平台
友情链接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