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86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6-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报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在南京召开
No Autho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2.  
摘要   PDF (67KB)
<正> 在中国科协“三大”的“团结奋斗为实现‘七、五’计划贡献才智”的精神鼓午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于1986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思想是:团结奋斗,投身改革,为“四化”多做贡献、出席会议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正、付理事长、正付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45人;地方学会理事长、秘书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秘书25人;荣誉会员李苏、沈增祚和中国科协代表等应激出席会议。到会代表共113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交流法研究介质在高聚物涂层中的扩散行为
李法科;张家权;李国莱;廖宁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41-248.  
摘要   PDF (576KB)
介绍并应用了交流电容法及电阻法计算液体介质在高聚物涂层中的扩散系数,作出了涂层电容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和实验曲线,两者吻合较好。讨论了扩散系数D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其在选择涂层制备工艺方面的意义。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首届青年优秀论文讲评会在南京召开
No Autho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47-247.  
摘要   PDF (76KB)
<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于1986年10月28~30日在南京市举行首届青年优秀论文讲评会。参加这次讲评会的论文有三十篇经过评委会评选,获得一等奖六个,二等奖九个,优秀论文奖十五个。现将获得一、二等奖名单公布如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熔盐电解共渗铝硅及渗层的抗高温腐蚀性能
郑学进;曹铁梁;石声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49-254.  
摘要   PDF (797KB)
在渗铝涂层中加入少量硅可进一步提高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热腐蚀性能。本文作者采用一种新的方法—高温熔盐电解法,在熔融氯化物盐浴中进行电解共渗铝硅,在铁和铁—铬合金上获得了渗铝硅涂层。 用氯化物作为电解质主要优点是无毒和价廉。高温熔盐电解渗铝硅可获得表面光洁、厚度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的致密渗层。通过控制电解温度、时间和电流密度可容易地控制渗层厚度,所得到的渗层不需随后热处理。 1000℃氧化试验和900℃热腐蚀(盐膜法)结果表明渗铝硅涂层比单纯渗铝涂层具有更好的保护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椭圆偏振法研究双相不锈钢的钝化膜
周庆初;徐乃欣;石声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55-263.  
摘要   PDF (869KB)
作者用椭圆偏振法结合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耐海水腐蚀的双相不锈钢05Cr20Ni9Mc4Cu2Si3N在3.5%NaCl溶液中的钝化膜。结果表明:在自腐蚀及恒电位阳极极化(+0.2和+0.6V,vs.Ag/AgCl)条件下所生成的钝化膜都是双层的,但两者的生长机制不同。在自腐蚀状态下,内层吸收膜的折射率为2.5,主要由Fe_2O_3和Cr_2O_3组成;在恒电位下,内层膜是折射率约为1.2左右的吸附膜。两种条件下生成的外层膜,折射率都在1.7左右,主要由FeOOH,CrOOH或Cr(OH)_3组成,且可能具有非晶态结构。在恒电位下内、外层钝化膜的生长都服从对数规律。在自腐蚀状态下,内层膜的生长近似服从对数规律,外层膜的生长则不服从对数规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微分极化电阻测量研究
曹楚南;宋诗哲;王友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64-272.  
摘要   PDF (658KB)
讨论了线性极化电阻测量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微分极化电阻测量方法,并依据其原理研究制成一台微分极化电阻测试仪。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不存在由于线性近似处理而引起的理论误差,也不存在测量频率、极化范围的选择问题。由于非法拉弟电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因而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进行测量,能较好地实现腐蚀电位跟踪。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阳极线性极化电阻及双方向线性极化电阻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不锈钢Ⅱ型试样的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
乔利杰;褚武扬;肖纪美;陆建栋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73-282.  
摘要   PDF (2640KB)
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Ⅱ型试样的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实验表明,该试样在沸腾MgCl_2溶液中能产生应力腐蚀,裂纹形核门槛值为K_(ⅡSCC)/K_(ⅢX)=0.16。但裂纹并不在缺口面的最大剪应力处(θ=80°)形核,而是在最大正应力处(θ=-110°)形核,并指向正应力的法线方向。该试样动态充氢时能发生氢致开裂,其门槛值K_(ⅡH)/K_(ⅡX)=0.59,远比应力腐蚀的值要高,当K_Ⅱ较高时,氢致裂纹在最大剪应力处形核。当K_Ⅱ较低时,则在最大三向应力处(θ=-110°)形核。应力腐蚀是解理断口,且与K_Ⅱ无关。而氢致开裂断口则与K_Ⅱ有关,K_Ⅱ较高时是分布有二次裂纹的剪切韧窝断口,K_Ⅱ较低时则是准解理断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厦门市腐蚀与防护工程学会成立
No Autho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81-281.  
摘要   PDF (106KB)
<正> 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所二部、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和中船公司725所厦门站等四个单位联合发起并经厦门市科委、科协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批准,“厦门市腐蚀与防护工程学会”于1986年11月29日在挂靠单位——中科院物构所二部召开了成立大会。参加学会的首批会员有四十个单位近二百名。 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教授致开幕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主任刘翔声代表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致祝词,厦门市科委、科协、上海金属腐蚀与防护中心、浙江省腐蚀学会、萍乡防腐学会、三明市无线电二厂和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以及厦门市造船学会、机械学会及物构所二部等单位领导到会并讲话祝贺。大会还收到了上海、陕西、安徽、山东、杨州、太原、武汉、青岛等省、市学会和表面保护、腐蚀电化学、海水、工业水、生物等专业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酸性溶液中有机胺和氯离子对铁缓蚀的协同作用
周盛奇;曹楚南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83-288.  
摘要   PDF (503KB)
利用弱极化曲线拟合方法相交流阻抗测量技术研究了Cl~-对于癸胺(DA)、二戊胺(DPA)和十二烷基胺(DDA)对铁缓蚀作用的影响,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溶液分析技术验证了测量结果。实验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有机胺和Cl~-在对铁的缓蚀作用上存在着协同效应。缓蚀作用和协同效应的大小与有机胺的种类和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有关。有机胺对铁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也由于溶液中Cl~-的存在而发生明显的改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酸性溶液中有机胺在铁表面的吸附行为
周盛奇;曹楚南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89-295.  
摘要   PDF (572KB)
用弱极化曲线拟合和交流阻抗技术测定了铁在含或不含Cl~-的癸胺(DA),二戊胺(DPA)和十二烷基胺(DDA)酸性除氧溶液中腐蚀速度和界面电容。计算了有机胺在铁表面的吸附覆盖度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溶液中是否存在Cl~-,有机胺在两个不同的吸附区间内分别遵循Temkin等温吸附和Frumkin等温吸附。讨论了有机胺吸附对界面电容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酸性水溶液中有机胺分子在铁表面上吸附的模型,据此对有机胺的缓蚀作用及与Cl~-的协同效应等进行了理论解释。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钢中的氢
陶映初;姚禄安;施朝敏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296-302.  
摘要   PDF (602KB)
采用动电位扫描与恒电位阳极氧化的电化学解吸研究了钢中的氢。通过测定08F和20号钢的充氢电位及这两种钢和1Cr18Ni9Ti不锈钢经不同介质充氢、不同条件解吸后的解吸氢量,结合理论分析,找出了阴极进入氢与阳极解吸氢的某些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第二阳极电流峰法评定奥氐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
许淳淳;于福洲;刘福云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303-308.  
摘要   PDF (1387KB)
<正> 一、前言 检验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国内外沿用的标准实验方法,有10%草酸电解侵蚀试验、硫酸锎—硫酸—铜屑试验(Strauss试验)、65%硝酸试验(Huey试验)等。草酸电解法适宜用于筛选试验,Strauss法和Huey法试验时间都很长,而且要用繁琐的失重法评定晶间腐蚀程度。所以,人们一直寻求既准确又快速、简便的试验方法。 近年来,各国在用电化学方法预测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研究方面十分活跃,如EPR法,第二阳极电流峰法、恒电位侵蚀法等。本文采用动电位阳极化曲线上第二电流峰值法来检验不同敏化程度的几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并与试样表面金相形貌及标准的CuSO_4+H_2SO_4+铜屑方法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旨在确定第二阳极电流峰法的适用性及其灵敏程度。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船用低合金钢锈层结构
孟庆恩;于敬敦;何崇智;成光祜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309-313.  
摘要   PDF (1643KB)
<正> 本工作利用岩相、X射线结析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几种方法,分别对1~#钢、2~#钢、3~#钢、和4~#(四种钢的化学成份见表1)的一年全浸、二年半实船挂片以及2~#钢六年实船试样锈层的形貌特征、腐蚀产物的相组成,分布以及合金元素的富集等进行了分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85—1986年总目录
No Autho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314-326.  
摘要   PDF (772KB)
<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85—1986年主题索引
No Autho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86, 6 (4): 327-333.  
摘要   PDF (668KB)
<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