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1994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4-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报告
腐蚀疲劳波形效应的裂尖析氢、输氢模型与试验验证
路民旭;刘晓坤;王建军;郑修麟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255-264.  
摘要   PDF (1621KB)
把裂尖表面形变动力学和裂尖表面析氢反应电化学动力学相结合,对裂尖表面析氢反应的波形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把裂尖形变动力学与位错运动动力学相结合,提出了氢的接力式位错输送概念,并建立了波形效应的位错输氢模型.用上述定量模型与理论对正锯齿波、三角波和负锯齿波三种波形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相对大小进行了预测.为验证上述模型,还用疲劳测试和断口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种波形对GC-4(40CrMnsiMoVA)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十分吻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热腐蚀
曾潮流;张鉴清;吴维 ;李东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265-270.  
摘要   PDF (2247KB)
研究了Ti3AL,Ti3Al-Nb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在900℃及950℃空气中当表面有(0.9Na,0.1K)2SO4盐膜存在时的高温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3Al,TiAl金属间化合物在900、950℃遭受严重的热腐蚀.合金表面均没有形成单一的A12O3保护层,而是形成外层为富TiO2层,内层为TiO2、A12O3或Nb2O5的混合氧化物层,在氧化膜/合金基体界面形成一些硫化物.合金的腐蚀以电化学机制进行.硫化物的形成也促进了电化学反应的阳极过程.向Ti3Al中添加Nb可以显著地改善其热腐蚀性能,这归因于Nb促进富Al氧化物内层的形成.TiAl的耐蚀性能优于Ti3Al基合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氯化物溶液中敏化304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临界电位
梁成浩;明石正恒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271-276.  
摘要   PDF (436KB)
研究了氯化物浓度、溶液温度、应力及敏化程度对敏化304不锈钢在NaCl水溶液中晶间型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敏化程度、NaCl浓度、溶液温度和应力对敏化304不锈钢的ER.scc有显著的影响.敏化304不锈钢的ER.scc低于ER.CREV.应力腐蚀开裂发生在正于ER.scc的电位范围,而电位低于该值则免于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由此得知,ER.scc可适用于评价敏化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奥氏体304不锈钢在活化态下的应力腐蚀与马氏体相变
方智;吴荫顺;曹备;朱日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277-282.  
摘要   PDF (1994KB)
用SSRT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酸性氯化物溶液中的应力腐蚀与形变诱发马氏体的关系.结果表明形变诱发马氏体相不仅有利于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核而且它的选择性溶解构成了裂纹扩展的活性通道.文中讨论了裂纹沿马氏体相扩展的机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R-N-[CH_2PO(OH)_2]_2型甲叉膦酸在硫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周明鹏;江开明;刁月民;周本省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283-290.  
摘要   PDF (598KB)
用线性极化法研究了0.10mol/LH2SO4溶液中乌洛托品、ATMP(氨基三甲叉膦酸)、MADMP(甲胺二甲叉膦酸)、BADMP(正丁胺二甲叉膦酸)和nHEDP(羟基乙叉二膦酸)的缓蚀作用.结果发现,三种甲叉膦酸-ATMP、MADMP和BADMP对1Cr13不锈钢均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其缓蚀率远大于乌洛托品和HEDP.三种甲叉膦酸都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其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的平衡常数分别为2.67×103L/mol(ATMP)、0.85×103L/mol(MADMP)和0.55×103L/mol(BADMP)分子中各官能团对缓蚀作用贡献大小的次序为:-CH2PO(OH)2>-CH3>-nC4H9。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恒电位脉冲法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敏化
柳昌义;吴全胜;陈慎豪;姜宏日;何畏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291-296.  
摘要   PDF (1453KB)
不锈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经热处理敏化,在晶界附近形成贫铬区,引起晶间腐蚀.本文采用恒电位脉冲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进行检测,并讨论了该法检测敏化的最佳实验条件.与常用的双环EPR法相比较,恒电位脉冲法具有测定速度快、对试样损伤小、测定结果更准确等特点.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敏化度较高的不锈钢电极,经过双环EPR实验后在电极表面发生较严重的孔蚀,这可能就是导致EPR法测定常会出现偏差的原因;而经恒电位脉冲法实验后的同类电极,则未发现明显的孔蚀现象,从而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双相不锈钢在H_2SO_4+NaCl介质中的腐蚀磨损
张天成;姜晓霞;路新春;李诗卓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297-303.  
摘要   PDF (2095KB)
测定了α+γ双相不锈钢在H2SO4及H2SO4+NaCl介质中的腐蚀率、磨损率、腐蚀磨损率和钝化膜破坏后的修复时间,研究了磨损表面的硬度变化及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观察了磨痕及磨屑形貌等.实验表明氯离子对双相不锈钢腐蚀磨损的影响与磨损表面的脆性剥落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记要
No Author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303-303.  
摘要   PDF (96KB)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记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二届编辑委员会于1994年9月19-21日在山东泰安市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新一届编委会由27位委员组成.共有15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日彰教授代表学会宣布新一届编委会的组成,并颁发了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会副理事长、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曹楚南研究员主持了会议.编委会听取了编辑部的工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碳钢氢蚀后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
李晓刚;王政富;陈华;姚治铭;柯伟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304-310.  
摘要   PDF (1860KB)
对氢蚀前后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AE)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蚀使低碳钢拉伸过程事件数明显减少,但是高幅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明显增多.声发射源以显微裂纹长大与连接为主.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i-Cr-Ce合金经700℃空气预氧化后在高温氯气中的腐蚀行为
涂江平;毛志远;李志章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311-314.  
摘要   PDF (1026KB)
Ni-Cr-Ce合金经700℃空气预氧化后在高温氯气中的腐蚀行为涂江平,毛志远,李志章(浙江大学杭州310027)改善合金在高温含卤素气氛中的抗腐蚀性能,可以由形成和维持化学性质稳定、结合强度高和完整性好的表面膜来实现[1].然而在较高氯分压的高温环境中Ni-Cr合金表面所形成的腐蚀膜难以具有保护作用,不能有效地阻碍C12的继续侵蚀,因而使合金表现出很高的腐蚀速度.采用预氧化工艺使合金表面形?...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应用多重动电位扫描极化技术测评有机涂层/金属体系的耐腐蚀性
林昌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4, 14 (4): 315-320.  
摘要   PDF (448KB)
应用多重动电位扫描极化技术测评有机涂层/金属体系的耐腐蚀性林昌健(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厦门361005)T.Nguyen(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1引言有机聚合物涂层/金属体系的腐蚀已成为腐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影响有机涂层下金属腐蚀破坏的因素十分复杂,可归结为(l)基底金属的性质,(2)金属/有机涂层界面特征和(3)有机聚合物涂层的性质·此外,外界环境也是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