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00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0-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报告
304不锈钢氧离子溅射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位研究Ⅰ.钢中金属元素的氧化行为
李瑛; Y.BABA; T.SEKIGUCHI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21-330 .  
摘要   PDF (278KB)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XPS)原位研究了经3 keV O2溅射的SUS 304不锈钢中Fe、Ni、Cr合金元素与氧离子的化学反应活性差异及一种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经低能氧离子溅射后,不锈钢表面形成了一薄层氧化物膜,元素Cr和Ni分别以Cr2O3和NiO形式存在;铁元素的氧化产物随离子溅射量的增加分别以FeO、FeO和Fe2O3共存、全部生成Fe2O3的形式存在。在SUS 304职不锈钢中,铬元素与氧离子的化合能力最强,铁元素次之,镍元素的化合能力较弱。同纯金属与氧离子的化合行为比较发现:三种金属元素合金化后,铁、铬元素与氧离子的化合能力提高,而镍元素的氧化速度降低。氧化过程中铁元素与镍元素间存在相互作用,只有当铁元素与氧离子反应生成Fe2O3后,镍元素才开始氧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304不锈钢氧离子溅射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位研究 Ⅱ.氧元素的化学状态
李瑛; Y.BABA; T.SEKIGUCHI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31-337 .  
摘要   PDF (149KB)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位研究了经氧离子溅射后SUS304 不锈钢和纯金属铁、镍、铬表面氧的化学状态。氧离子溅射后,SUS304 不锈钢表面的氧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而在纯铁、镍、铬金属表面,只有部分氧与金属元素化合,另一部分氧以原子的形式镶嵌在金属晶格中。纯金属元素与氧的化学反应活性决定了金属中化合氧和溶解氧的比率。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阴极保护下缝隙内的电流分布
李正奉; 毛旭辉; 甘复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38-343 .  
摘要   PDF (145KB)
采用分段碳钢电极测量了稀NaCl溶液中阴极保护下模拟缝隙内的电流分布,研究了缝口控制电位、溶液电导率和缝隙宽度对电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缝隙内的电流分布随极化时间的延长而趋于均匀。溶液电导和缝隙宽度的增大以及缝口控制电位的负移都可使缝隙内局部电流增大,阴极保护深度增大。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咪唑啉酰胺在CO2溶液中铁表面上的吸脱附行为
张学元; 柯克; 杜元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44-348 .  
摘要   PDF (147KB)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到在含CO2的NaCl溶液中,纯铁表面的腐蚀为不均匀腐蚀。咪唑啉酰胺(IM)能够在CO2溶液中稳定吸附在钢铁的表面。当外加电位超过脱附电位时,IM发生脱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除氧中性水中钨酸盐对碳钢缓蚀机理研究
李燕; 张关永; 陆柱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49-354 .  
摘要   PDF (157KB)
运用旋转圆盘电极测定碳钢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在含Cl-的中性腐蚀介质中钨酸盐对碳钢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钨酸钠对碳钢的缓蚀作用为钝化机理,但介质中Mg2+离子的存在对该钝化作用有显著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316L不锈钢微动磨蚀过程表面钝化膜自修复行为研究
闫建中; 吴荫顺; 李久青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55-360 .  
摘要   PDF (197KB)
采用球平面接触设备,结轧制固溶316L不锈钢在不同NaCl溶液微动过程中,表面钝化膜的自修复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溶液腐蚀特性及缝隙腐蚀行为对微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腐蚀特性的改变引起材料钝化膜自修复行为的差异,但不显著.在去离子水溶液中,316L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保持了较高的自修复能力,稳定阶段表面钝化膜自修复约占平衡态下钝化膜厚度的17%,说明316L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在微动过程并不能长期有效地保护材料免受腐蚀损伤.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国产B10铜镍合金海水腐蚀行为研究
林乐耘; 徐杰; 赵月红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61-367 .  
摘要   PDF (200KB)
通过对B10铜镍合金(CDA706)国产管材\板材长期实海暴露腐蚀规律研究,并用金相、扫描电镜(SEM)等物理测试方法,分析观察该合金要海水中腐蚀敏感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4年实海全浸暴露。强度较低的B10铜管在厦门站和舟山站腐蚀速度最高,表现为冲击腐蚀和沿晶腐蚀形貌。而强度较高的B10板材,其年均腐蚀速度表现出很大的温度敏感性。在榆林站暴露的两种材料局部腐蚀均明显偏高。通过腐蚀形貌观察及腐蚀产物膜分析,发现两种材料的不同腐蚀敏感性行为均是由合金的晶界缺陷所致,并探讨了这种合金具有优良抗污性能的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模糊聚类分析评价防锈油膜电化学不均匀性
钟庆东; 谢巧敏; 周国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68-373 .  
摘要   PDF (138KB)
采用遗传算法构造的模糊聚类分析,用于防锈油膜电化学有均匀性研究.通过对防锈油膜电化学不均匀参数的解析,可以对防锈油膜进行快速分类和评价.研究表明,防锈油膜存在三种类型的膜,即腐蚀性能、保护性膜和不稳定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失效分析
脱水天然气输送管道腐蚀失效分析
刘烈炜; 李国敏; 郑家she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0, 20 (6): 374-378 .  
摘要   PDF (146KB)
川东油气田天然气集输管道多次出现管道破裂穿孔等事故。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现场的腐蚀挂片和集输管道中收集的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集输管道虽然经过三甘醇脱水工艺处理,仍遭受较严重的H2S腐蚀,腐蚀形态主要为局部坑蚀;集输管道中形成的腐蚀产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FeS,FeS2,Fe3S4和Fe9S8,同时存在一定量的铁的氧化物和其它化合物;管道中腐蚀产物的热分析表明,在170℃~350℃温度区间,存在一个强放热反应,热焓值△H为-256.8J/g,该反应可能为FemSn转化为FexOy反应。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