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20, 40(1): 45-50 DOI: 10.11902/1005.4537.2019.218

研究报告

Sn、Al对无镍白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王帅, 刘新宽,, 刘平, 陈小红, 李伟, 马凤仓, 何代华, 张珂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3

Effect of Sn and Al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i-free White Copper Alloy

WANG Shuai, LIU Xinkuan,, LIU Ping, CHEN Xiaohong, LI Wei, MA Fengcang, HE Daihua, ZHANG Ke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通讯作者: 刘新宽,E-mail:xinkuanliu@163.com,研究方向为新型导电铜合金材料及制备技术、铜合金短流程制造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高强度钢加工及热处理、电镀与化学镀

责任编辑: 王革

收稿日期: 2019-05-28   修回日期: 2019-06-17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2-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201107

Corresponding authors: LIU Xinkuan, E-mail:xinkuanliu@163.com

Received: 2019-05-28   Revised: 2019-06-17   Online: 2020-02-28

Fund supporte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20110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王帅,男,1994年生,硕士生

摘要

在无镍白铜中加入Sn和Al获取新型无镍白铜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脱锌腐蚀实验、电化学腐蚀实验评价该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拉伸实验和硬度实验检查力学性能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量Sn和Al可明显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且能略微的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腐蚀 ; 合金元素 ; 白铜

Abstract

A new Ni-free white copper alloy was designed by alloying with Sn and Al.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was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was evaluated by dezincification corrosion test and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tes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by tensile test and hardness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trace Sn and A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slight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Keywords: corrosion ; alloy element ; white copper alloy

PDF (427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王帅, 刘新宽, 刘平, 陈小红, 李伟, 马凤仓, 何代华, 张珂. Sn、Al对无镍白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 2020, 40(1): 45-50 DOI:10.11902/1005.4537.2019.218

WANG Shuai, LIU Xinkuan, LIU Ping, CHEN Xiaohong, LI Wei, MA Fengcang, HE Daihua, ZHANG Ke. Effect of Sn and Al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i-free White Copper Alloy. 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J], 2020, 40(1): 45-50 DOI:10.11902/1005.4537.2019.218

锌白铜凭借其接近于白银般的美丽光泽,被广泛制作成眼镜框架、餐具、硬币等日常用品;其具有的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又可以被制成仪表、弹簧以及零部件等。可以说由锌白铜制成的各类产品,深受各行各业的消费者喜爱。但研究[1,2,3,4,5,6,7]表明,Ni会导致人体过敏,特别是对西方人群而言,致敏性十分明显,临床表现为皮炎和湿疹,严重的甚至有致癌的可能。有研究[8,9]提出以Mn代Ni,并研制出了新型的无镍白铜,降低了致敏性,但是无镍白铜的耐腐蚀性能较差,因此,要提高无镍白铜的耐腐蚀性能,同时保持美丽的银白色光泽,仍需要深入研究。

鉴于此,本文采用多种少量、复合加入、互相协同的合金化规则来调整合金元素,在无镍白铜中添加了少量的Sn、Al;研究Sn、Al对此新型无镍白铜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开发推广新型无镍白铜提供依据。

1 实验方法

采用高频感应电炉,在石墨坩埚中对原材料进行熔炼,覆盖剂为木炭,采用金属型铸造,连续浇注成型,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其成分见表1。用低速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切取试样。

表1   1~7号合金的主要化学成分 (mass fraction / %)

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lloy No.1~7 (mass fraction / %)

Alloy numberCuZnMnSnAl
1#BALANCE2025------
2#BALANCE20250.4---
3#BALANCE20250.6---
4#BALANCE20250.8---
5#BALANCE2025---0.3
6#BALANCE2025---0.6
7#BALANCE2025---0.9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按照GB/T10119-2008对合金试样进行脱锌腐蚀实验[10,11]。脱锌腐蚀结束后,将样品用砂纸打磨、抛光,用金相显微镜标出试样的腐蚀深度;然后用3% (质量分数) FeCl3溶液腐蚀,腐蚀时间为6~8 s,随后沿纵向切开,用JSM-6510LA扫描电镜 (SEM) 观察试样组织和腐蚀形貌。

电化学腐蚀实验是以3.5% (质量分数) NaCl溶液为腐蚀介质,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线性极化测试,扫描速度为1 mV/s,电位波动控制在±1 mV内。采用三电极体系:铂片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SCE) 为参比电极。实验结束后用Origin等软件拟合动电位极化曲线 (Tafel曲线) 来评价试样的耐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检测是根据GB/T228.1-2010采用ZWICK 50KN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其抗拉强度及伸长率,拉伸速度为1 mm/min;采用型号为CK-AH的显微维氏硬度仪,载荷设置为98N,加载时间为10 s,随机测试5个硬度值,最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合金的硬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无镍白铜的颜色

表2列出了1#~7#合金的色度参数[12,13]。对于无镍白铜而言,工业生产中希望得到高亮度,低红绿色,低黄蓝色的材料。

表2   1~7号合金试样的各颜色指标

Table 2  Color indicators of alloy samples No.1~7

Alloy numberL*(Brightness)a* (Red-Green Chroma)b* (Yellow-Blue Chroma)
1#84.510.626.82
2#87.270.496.41
3#85.630.536.16
4#86.440.736.14
5#85.180.715.52
6#85.910.756.22
7#86.330.586.63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2可以看出,添加微量的Sn、Al,材料的亮度值、红绿色指标、黄蓝色指标变化幅度很小,因此可以认为,添加微量的Sn、Al对合金试样色度参数的影响不大。

2.2 Sn、Al对白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图1为不同含量的Sn、Al合金材料的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Sn、Al含量的增加,脱锌层腐蚀深度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对于任一合金试样而言,横向腐蚀深度都比纵向腐蚀深度更深。图2是1#、4#、7# 3种具有代表性的合金试样在铸态下的脱锌层的金相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这3种合金的脱锌层均为层状脱锌,对比发现,1#、4#、7# 3种合金试样脱锌腐蚀后均有孔洞,但是添加Sn、Al后脱锌层的孔洞尺寸很细小,排列很紧密;而未添加微量合金元素的试样孔洞尺寸很大,疏松多孔。这是因为Sn在腐蚀的过程中不断在表面聚集,形成致密的四价锡化合物膜,这层膜具有阻碍基体腐蚀的作用,同时在合金内部阻碍了Zn原子的迁移从而抑制脱锌腐蚀的进行,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14];而Al的标准电位比Zn低,离子化趋向更大,这使得Al能更快地与腐蚀介质中的O结合生成氧化物,形成一层致密的Al2O3膜附着在白铜表面,该氧化膜可以阻止Zn原子的进一步扩散。

图1

图1   脱锌腐蚀深度随Sn、Al含量的变化

Fig.1   Variations of the dezincification corrosion depth with the content of Sn (a) and Al (b)


图2

图2   3种试样在铸态下的脱锌层的金相形貌

Fig.2   Sample corrosion depth of 1# (a), 4# (b) and 7# (c) samples


各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还可以从单位面积失重率这一方面来进行验证。其中1#试样的单位面积失重率为0.317 g·cm-2,加入0.4%Sn、0.6%Sn、0.8%Sn后,单位面积失重率分别为0.216、0.196和0.049 g·cm-2;加入0.3%Al、0.6%Al、0.9%Al后,单位面积失重率分别为0.081、0.056和0.044 g·cm-2。可以看出,添加微量的Sn、Al显著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图3为1#、4#、7# 3种合金试样的脱锌层横截面经过FeCl3的盐酸水溶液擦拭后的SEM像。从图3可以看出,合金试样表面发生脱锌腐蚀后,会有大量的腐蚀产物 (紫红色粉末状物质) 析出,合金表面呈现出疏松多孔的腐蚀形貌,这是因为无镍白铜主要是α+β的两相组织,脱锌腐蚀过后α相与β相的相界处出现了孔洞和缝隙,α相尺寸增大,而基体β相则呈疏松多孔结构。根据优先溶解机制,Zn的标准电极电位比Cu负很多,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成分选择性腐蚀,Zn被优先腐蚀,而电势较高的Cu则被留下来,形成疏松多孔的Cu和氧化铜层[15]。其中1#合金试样的腐蚀孔洞长约38 μm,宽约14 μm;4#合金试样的腐蚀孔洞直径在10 μm左右,1#合金试样的腐蚀孔洞长约10 μm,宽约4 μm;从腐蚀出来的孔洞大小也可以看出加入微量的Sn、Al后,合金的耐脱锌腐蚀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图3

图3   无镍白铜合金试样脱锌层横截面SEM像

Fig.3   SEM images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Ni-free white copper alloy sample dezincification layer of 1# (a), 4# (b) and 7# (c) samples


2.3 电化学腐蚀

图4为3种合金试样在3.5%NaCl溶液中测得的极化曲线。可以看出,3种合金试样都出现一定的钝化现象,这因为合金表面生成了一层钝化膜,阻碍了合金试样的进一步腐蚀。评价活性溶解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参数是腐蚀电流密度Icorr以及自腐蚀电位Ecorr,在极化曲线中可以看到,4#、7#合金试样的自腐蚀电位明显高于1#合金试样,而7#合金试样的腐蚀电流最小,1#、4#较为接近,并且从图4可以看出,加入Sn、Al的合金试样钝化现象更加明显,这足以说明Sn和Al对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减缓腐蚀。

图4

图4   3种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Fig.4   Polarization curves of three alloys in 3.5%NaCl solution


为进一步说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根据图4的极化曲线,在Tafel的强极化区 (位于自然腐蚀电位的100 mV到200 mV处),对这个位置进行Tafel的直线外推法测得阳极、阴极Tafel斜率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并采用Stem-Geary[15]方程计算极化电阻Rp

Rp=βAβC2.3Icorr(βA+βC)

式中,Rp为极化曲线在自腐蚀电位处的斜率;Icorr为自腐蚀电位处对应的腐蚀电流密度;βAβC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的Tafel斜率[16,17]。由极化曲线测得3种合金试样在3.5%NaCl溶液中的各电化学参数见表3。可以看出,铸态的4#、7#两种合金的开路电位相对于1#逐渐往电位更正的方向偏移,且4#合金试样偏移量更大,因此发生腐蚀的趋势降低;对比1#与4#合金,4#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是1#合金的0.46倍,4#合金的极化电阻为10.039 kΩ,1#合金的极化电阻为3.367 kΩ,4#合金的极化电阻约是1#合金的3倍,这说明Sn添加极大地增加了4#合金的极化电阻,从而降低了合金的腐蚀电流,减缓了腐蚀;对比1#与7#两种合金,可以发现,7#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是1#合金的0.66倍,且7#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比较高,计算得出的7#合金的的极化电阻为4.690 kΩ,约是1#合金的1.4倍,这说明Al添加也能较好地提高开路电位,从而增大了极化电阻,减缓了腐蚀。

表3   由极化曲线测得的电化学参数

Table 3  Electrochemical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polarization curves

Alloy numberβAV·dec-1βCV·dec-1EcorrVIcorrA·cm-2RpkΩ·cm2
1#0.111-0.147-0.5468.166×10-63.367
4#0.150-0.206-0.4583.759×10-610.039
7#0.082-0.202-0.4815.408×10-64.69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电化学腐蚀试验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脱锌腐蚀实验的结果,即合金中添加微量的Sn、Al能够很好地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2.4 力学性能测量

5,6,7分别为Sn、Al含量对合金试样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的影响。

图5

图5   合金试样显微硬度随Sn、Al含量的变化图

Fig.5   Variation of microhardness of alloy samples with Sn (a) and Al (b)


图6

图6   合金试样抗拉强度随Sn、Al含量的变化图

Fig.6   Variation of tensile strength of alloy samples with Sn (a) and Al (b) contents


图7

图7   合金试样延伸率随随Sn、Al含量的变化图

Fig.7   Variation of the elongation of the alloy sample with the content of Sn (a) and Al (b) contents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Sn含量的增加,合金硬度值先增大后减小,在0.6%Sn时,HV达到最大,合金抗拉强度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0.4%Sn时达到最大,而合金延伸率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在0.8%Sn时达到最小;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硬度值先增大后减小,在0.6%Al时,HV达到最大,合金抗拉强度则是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在0.3%Al时达到最小,而合金延伸率也是先减小后增大,在0.3%Al时达到最小。试样呈现出这样的力学性能的原因在于,加入Sn、Al后,合金化程度提高,Sn能与Cu形成固溶体,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Al加入能显著的细化晶粒,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总体而言,微量的Sn、Al能一定程度提高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略微降低合金的延伸率。

3 结论

(1) 无镍白铜中加入微量的Sn、Al后,极大地改善了低镍白铜在CuCl2溶液中的耐脱锌腐蚀能力,能够很好地抑制Zn的优先溶解,脱锌腐蚀深度由原来横向的1142 μm降低到136 μm,纵向的980 μm降低到228 μm。

(2) 无镍白铜中加入微量Sn后,开路电位得到明显提高,电化学阻抗显著增大,耐腐蚀性能提高明显。

(3) 无镍白铜中加入微量Al后,开路电位得到一定提高,电化学阻抗稍稍增大,耐腐蚀性能也得到改善,但没有加入Sn的作用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