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09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报告
纯水薄液膜下Q235钢潮湿时间的影响因素和腐蚀速度的磁阻研究
唐子龙 宋鑫 张义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61-166.  
摘要   PDF (559KB)

以温度、相对湿度和浸润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了纯水薄液膜下Q235钢潮湿时间的影响规律,结合磁阻探头技术和作者提出的积分过滤算法(IFA),分析了腐蚀早期阶段的腐蚀速度变化规律。首先将数据挖掘技术中的标准化处理引入了多变量影响因素分析,显著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温度和湿度对碳钢潮湿时间的影响远较浸润时间为大,且温度的影响与试样表面有无腐蚀产物相关。随着温度的提高,温度对清洁试样潮湿时间的影响逐渐加大,大致在20 ℃左右出现明显的转折;湿度对清洁试样潮湿时间的影响则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通过磁阻探头技术计算得到的腐蚀速度的聚类分析,以20 ℃和相对湿度80%为分界点,大致将腐蚀速度分为两个区,即低和高腐蚀速度区,两区的腐蚀速度相差约4 倍左右。在低腐蚀速度区,实验观察到腐蚀初期可标识腐蚀历程转变的磁阻探头寿命单元(PLU)平台,而相应PLU平台在高腐蚀速度区则不明显,对相关的腐蚀机理作了初步的讨论。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等距离电位法修正Q345钢在稀NaHCO3溶液中极化曲线
聂向晖 杜翠薇 李晓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67-171.  
摘要   PDF (453KB)

利用等距离电位法对Q345钢在6 mmol/L、3 mmol/L、1.5 mmol/L 的NaHCO3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linebreak 线进行了修正,消除了溶液电阻Rsol对测 量结果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结果可以方便地求出Q345钢在三种不同浓度NaHCO3溶液中的Tafel斜率ba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 等动力学参数。与电化学阻抗谱拟合得到的溶液电阻Rsol相比,发现在极化作用下,其Rsol由于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的增加以及电极表面附近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减小。利用等距离电位法计算出的Rsol在相应的电位范围内是适用的,而不能将其推广到整个极化曲线测量区间,否则将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由于受扩散作用的影响,这种等距离电位法不适合对其阴极过程进行修正。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镀锌层破损汽车钢板的腐蚀行为研究
张红 杜翠薇 李晓刚 齐慧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72-176.  
摘要   PDF (1461KB)

采用稀盐酸溶解汽车板部分镀锌层,研究了镀层破损率不同试样在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对腐蚀产物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镀锌层试样的腐蚀速率高于基板,镀层的消耗对试样失重起主要贡献;试样的整体腐蚀速率随镀层破损率的增加而增大,且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采用电偶腐蚀电位、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态极化等测量方法研究了镀层破损双相耦合电极的腐蚀电化学特性,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淡水微生物对Q235钢早期腐蚀行为的影响
江莉 曹刚 毛旭辉 林安 朱华 甘复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77-181.  
摘要   PDF (1182KB)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淡水微生物对Q235钢早期腐蚀行为的影响。丹江口水库现场挂片实验表明,Q235钢腐蚀失重量随着水深的增加递增。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检测分析得出,水体不同深度的微生物浓度差异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水中微生物(尤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数量随着水深增加递减,致使附着在基体表面的生物膜面积缩小,致密性变差,暴露在水中的金属表面增多,腐蚀失重增大。在实验室开展的电化学和挂片实验也证明了淡水微生物的大量存在可以降低Q235钢的腐蚀速率。腐蚀表面形貌及产物分析表明, Q235钢在富营养化淡水中形成的产物膜更致密、成分更复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的协同作用对Q235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李松梅 王彦卿 刘建华 梁 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82-186.  
摘要   PDF (1558KB)

采用失重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T.f)和氧化硫硫杆菌(T.t)的协同作用对Q235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fT.t的协同作用加剧了Q235钢的均匀腐蚀速率,混合菌体系中Q235钢的腐蚀失重远大于两种微生物单独存在体系。显微分析结果表明,T.t体系中金属没有出现点蚀,混合菌体系中Q235钢的点蚀坑较T.f体系中的小而浅,T.t的存在降低了Q235钢的局部腐蚀。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硬度循环冷却水中Cl-、SO42-及水处理剂对304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曲秀华 许淳淳 吕国诚 程海东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87-190.  
摘要   PDF (710KB)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噪声、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方法研究Cl-、SO42-及水处理剂RP-98H对304不锈钢在低硬度循环冷却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探讨了RP-98H对304不锈钢在低硬度循环冷却水中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Cl-增强了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SO42-能够减缓Cl-的侵蚀,而RP-98H能够在304不锈钢表面迅速成膜,提高其点蚀电位。该水处理剂为混合型水处理剂,其缓蚀率可达 84.8%,最佳使用浓度为100 mg/L。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两碱法对钛材在盐卤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龚敏 蒋伟 邹振 陈 建 梁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91-198.  
摘要   PDF (1507KB)

利用电化学方法、电化学阻抗谱以及失重实验法研究CO2-3浓度、pH值以及温度的改变对工业钛材在盐卤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其电极反应过程,并借助金相显微镜观察失重腐蚀实验后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试样在盐卤水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着CO32-浓度和pH值的增大递增,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递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先减弱、后增大,当浸泡时间为7 d时,年腐蚀深度最大;试样在盐卤水介质中的电极反应是不可逆的,其腐蚀反应既受活化极化控制,又受溶液扩散控制。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硅烷偶联剂在镁电极固封中的作用
蔡宗平 吕东生 李伟善 梁英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199-204.  
摘要   PDF (562KB)

采用浸涂工艺,用W-78和A-1200硅烷偶联剂对金属镁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固封制备成镁电极。对比分析了有和无硅烷偶联剂处理的镁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两种硅烷偶联剂都可以改善镁电极的性能,显著提高了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其中A-1200效果更好。讨论了硅烷偶联剂W-78和A-1200的作用机理。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经验模式分解对恒电量瞬态响应的滤波处理
燕尽尘 赵犁丰 赵永韬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205-209.  
摘要   PDF (2676KB)

用经验模式分解的方法对恒电量瞬态响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通过计算机仿真,在模拟等效电路生成的理想瞬态响应信号上加入不同形式的噪声,获得恒电量瞬态响应信号经验模式分解滤波的实际判据。结果表明:将前两项内在模函数(IMF) 和IMF4的50 Hz成分(大信噪比时前三项IMF和IMF4的50 Hz成分或直接将前四项IMF)置零在大多数情况下滤波效果很好,将此滤波判据应用于实际腐蚀体系结果较满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利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研究45碳钢在NaHCO3-NaCl体系中的早期点蚀行为
王梅丰 杜楠 李晓刚 赵晴 刘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210-214.  
摘要   PDF (1353KB)

首次利用电子散斑干涉法(ESPI)实时和原位检测了45碳钢在0.5 mol/LNaHCO3 +0.05 mol/LNaCl体系中阳极极化时的局部腐蚀行为。研究发现,电子散斑干涉图上 的亮斑与电极表面蚀点一一对应,从电子散斑干涉图中亮斑出现的情况可以推测出45碳钢表面发生早期点蚀的时间、大小和位置。测量得到本实验条件下45碳钢的点蚀电位E b为-0.15 V,此时的极化电流为12.2μA。通过分析激光电子散斑干涉图中的亮斑变化情况,可以获得电极表面蚀点生长信息。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LY12铝合金在周浸试验中的腐蚀行为
范林 蔡健平 张琦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215-219.  
摘要   PDF (1520KB)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AX)等检测技术,研究了LY12铝合金在周浸实验中的腐蚀行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LY12铝合金的腐蚀动力学符合幂函数规律。腐蚀历程为点蚀-晶间腐蚀-剥蚀(鼓泡)。EIS谱由高-中频容抗弧和低频收缩的感抗弧组成。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低阴极沉积电位对铝合金表面硅烷膜层的影响
徐以兵 何德良 周舟 钟建芳 许 超 崔正丹 曾丽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220-224.  
摘要   PDF (1219KB)

在低阴极沉积电位条件下,使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硅烷溶液,实现了双-1,2-[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SPS)在铝合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沉积,新的临界沉积电位(NCCP)约为-1.6 V。研究表明,在低阴极沉积电位下铝合金表面能得到更厚、更致密的硅烷膜层,并且在改性后溶液中制备的膜层具有较高的极化阻力。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降低沉积时析氢的影响,提高硅烷沉积性能。临界沉积电位的降低,使得硅烷覆盖的铝合金电极比临界沉积电位(-0.8 V)下的电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NT80SS钢在高含H2S/CO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李春福 邓洪达 崔世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225-229.  
摘要   PDF (912KB)

本文采用失重腐蚀方法研究了NT80SS套管钢在模拟罗家寨气田井下腐蚀环境中腐蚀规律及其腐蚀影响因素(总压、温度、腐蚀时间、Cl-、流速),并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交流阻抗技术(SE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腐蚀产物膜电化学特性和形貌。结果表明:60℃为NT80SS钢在H2S/CO2环境中腐蚀临界温度,在此环境中腐蚀速率最低;当总压大于等于9MPa时,在温度为120℃环境中腐蚀速率比在相同总压、温度为90℃环境中腐蚀速率小;随腐蚀时间延长,腐蚀速率明显降低;Cl-离子促进钢的腐蚀;流速增加,腐蚀速率增加;另外,与其它温度环境相比,在60℃环境中钢腐蚀产物膜的阻抗能力强、阳极极化率高,膜的致密性最好,因此腐蚀速率最低。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还原剂对锌基水性耐蚀涂层性能的影响
李涛 赵麦群 赵阳 郭佳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230-234.  
摘要   PDF (1050KB)

采用胶带剥离、硝酸铵快速腐蚀、热失重分析和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丙烯酸、丁二酸、丙三醇和葡萄糖等4 种还原剂及其含量对锌基水性涂层结合强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镀锌件对比。结果表明,还原剂种类和用量均显著影响涂层的结合强度和耐蚀性能,以丙烯酸作还原剂,在较大成分范围内涂层具有高的结合强度,而丁二酸、丙三醇、葡萄糖作还原剂时只有在低含量下涂层结合性能优良。涂层耐腐蚀时间随还原剂含量的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丙烯酸或丙三醇为还原剂制备的涂层综合性能优异,最佳用量分别为60 g/L和20 g/L。涂层由多层片状锌粉和黏结物质组成,在不同腐蚀环境中均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能。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4种还原剂固化反应均可在烧结温度下进行。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C/C复合材料抗电弧侵蚀性能研究
王蕾 胡道春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 29 (3): 235-240.  
摘要   PDF (1514KB)

在销盘式“HST-100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考查了C/C复合材料与现役电力机车使用的浸金属碳滑板材料的抗电弧侵蚀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结合摩擦表面宏观温度的测量,研究了摩擦表面的物相组成与形貌。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两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随之增加,但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浸金属碳材料,且增加的趋势较小。 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和载流质量,满足后续高速滑板材料的发展需要。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