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005-4537
CN 21-1474/TG
创刊于 1981 年 (双月刊)
当期目录 More>>
  2004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4-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研究报告
燃煤流化床中氯对碳钢腐蚀的影响机制
彭晓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193-197 .  
摘要   PDF (292KB)
在小规模流化床(FBC)中燃烧一种低S高Cl煤1000h后,对放置于接近沸腾床位置的A210-C碳钢管腐蚀情况进行分析,发瑞碳钢管表面温度为470℃-560℃的区域腐蚀产物(主要为Fe2O3)严重剥落,剥落的腐蚀产物表面覆盖一层沉积盐,部分区域发现有(K,Na)Cl,对残留在钢管表面的腐蚀层进行分析,发现在腐蚀层—碳钢界面或其附近的基体中出现局部氯化,导致形成FeCl2层;局部快速腐蚀,形成向基体一侧的腐蚀突体;形成内部空洞这三种腐蚀形态,并对此现象的产生及Cl2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探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剖分试样真空回复热处理法研究氢腐蚀裂纹的愈合
徐景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198-202 .  
摘要   PDF (177KB)
采用剖分试样真空回复热处理法对低碳钢和Cr-Mo钢的氢腐蚀裂纹愈合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纯高温条件下,低碳钢和Cr-Mo钢氢蚀裂纹均有所减小,尤其以裂纹尖端愈合较为明显。愈合程度与裂纹尺寸有关,小尺度裂纹优先发生闭合。分析表明,氢蚀裂纹愈合的机制主要是热扩散,Fe和C在钢中的扩散是内部裂纹自愈合的必要条件。在Fe和C原子扩散足够快的情况下,氢蚀裂纹愈合的条件是塑性变形能Es大于裂纹愈合所必须克服的表面张力能。同时,相变、应力应变等因素均对其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高铌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沈勇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03-207 .  
摘要   PDF (517KB)
在等原子比的TiAl基化合物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Nb元素,获得了4种含不同组成相和微观组织的合金。用氧化增重法研究了这4种含Nb合金和二元TiAl合金在1000℃静止空气中的断续氧化行为。采用XRD、SEM和EPMA分析了氧化膜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Nb的加入能够提高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以γ+α2为主相的合金Ti-42.8Al-14.2Nb形成了有效的保护性抗氧化膜。过量Nb的加入促使合金中富Nb相增多,氧化膜中出现Nb2O3使氧化膜的结构疏松,同时氧化膜出现分层,氧化层剥落加速。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外加电位对X70管线钢在近中性PH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破损的影响
郭浩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08-212 .  
摘要   PDF (228KB)
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研究了不同电位下X70管线钢在近中性pH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破裂(SCC)行为,同时研究了溶液中通往不同含量CO2对SCC的影响。结果表明,X70管线钢在近中性pH溶液中的开裂方式是穿晶型的,具有准解理特征,并且随着外加阴极电位的降低,SCC敏感性增加,随CO2含量的增加,pH值降低,SCC敏感性增加,均表现为氢致开裂占主导。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XPS分析喷丸处理后800合金在强碱溶液中的腐蚀产物
朱小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13-217 .  
摘要   PDF (173KB)
对不同喷丸工艺的铁镍基800合金在300℃ 、50%NaOH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喷丸改善应力腐蚀的原因。用AES、XPS等测量手段分析了腐蚀3000h仍未发生应力开裂的样品表面生成的多层惰性膜的化学成分及价态组成,并探讨了苛性碱中多层腐蚀膜生成的原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铝合金腐蚀预测及其精度分析
谭晓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18-221 .  
摘要   PDF (124KB)
基于MATLAB采用BP神经网络,对铝合金腐蚀试验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建立了腐蚀时间、温度与最大腐蚀深度和疲劳性能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铝合金的腐蚀预测是可行的。分别采用三层和四层神经网络进行预测,讨论了网络结构模型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不同含磷电解液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李建中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22-225 .  
摘要   PDF (144KB)
改变电解液的组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铝镁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处理,用SEM/EDS手段观察氧化膜的形貌及对其成分分析并测量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根据锉刀试验评价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磷元素的大化学计量比可以提高微弧氧化成膜速度,降低氧化膜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性,增强与基体的结合力,并改变了氧化膜的组成;同时,分了的聚合状态也影响其成膜速度和氧化膜的孔隙率,链状聚合物可提高氧化膜成膜速度及氧化膜的致密性,降低其孔隙率,而环状聚合物对其影响较小。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铁闪锌矿的腐蚀电化学研究
余润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26-229 .  
摘要   PDF (144KB)
采用Tafel曲线、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铁闪锌矿与浮选药剂相互作用的界面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H对铁闪锌矿的腐蚀电位几乎无影响,但随着pH增大,腐蚀电流增大,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元素S0急剧减少,羟基化作用变大;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是铁闪锌矿的腐蚀剂和浮选抑制剂,Ca(OH)2在成本和性能上,都是碱性浮选介质中最佳的pH调整剂。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塔里木油田油套管钢的静态腐蚀研究
李建平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30-233 .  
摘要   PDF (149KB)
研究了温度、CO2分压、溶液pH值及Cl-浓度对4种油套管常用材料N80、P105、P110和SM110腐蚀行为的影响。在温度为90℃ 时,4处材料的腐蚀速率都达到最大值。当温度为65℃ 时,除P105外,其它材料的腐蚀速率随CO2分压的增大而升高。而在90℃ 时,除P105外,其它材料的腐蚀速率在CO2分压为2.5MPa时达到最大值。溶液pH值及Cl-浓度对材料的腐蚀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流动条件下炔氧基甲季胺盐的缓蚀性能研究
蒋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34-239 .  
摘要   PDF (206KB)
利用交流阻抗(EIS)、线性极化、动电位极化和失重法,研究了炔氧甲基季胺盐对N80在常温CO2饱和的3%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和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溶液中N80的累计失重在4m/s以后急剧增大,即介质的临界流速为4-5m/s。动态下炔氧甲基胺盐存在与静态下相同的浓度极值现象,流速低于5m/s时缓蚀剂的极值浓度与静态时相同,都为150mg/L,而流速高于5m/s后极值浓度有所增加。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环状含氮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
张士国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40-244 .  
摘要   PDF (155KB)
用量子化学计算泛函密度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5种环状含氮化合物:3-氨基-1,2,4-三唑、2-氨基-1,3,4-二氢噻唑 5-对甲苯基-1,3,4-三唑、3-氨基-5-甲硫基-1,2,4-三唑和蔼-氨基苯咪唑的缓蚀性能与分子结构及电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用Fukui指数分子中原子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文中涉及到的分子均为存在共轭体系的平面分子,缓蚀效率与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量EHOMO、最低空轨道与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量差E(ELUMO-EHOMO)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认为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通过新核作用与金属作用而形成吸附膜,该类缓蚀剂分子是通过吡啶氮原子提供电子与金属发生作用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综述
气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何新快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45-248 .  
摘要   PDF (168KB)
从缓蚀剂的缓蚀基团和分子结构方面概述了气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气相缓蚀剂的有关缓蚀机理,分析了缓蚀效果和影响因素。讨论了气相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大气腐蚀研究方法进展
林翠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4, 24 (4): 249-256 .  
摘要   PDF (292KB)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气腐蚀研究方法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大气腐蚀的加速试验方法、电化学研究方法和实时监测技术。湿热试验、盐雾试验、周期喷雾复合腐蚀试验、干湿周浸循环试验和多因子复合加速腐蚀试验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加速试验,而多因子复合加速试验是模拟大气腐蚀加速试验方法以后发燕尾服的方向;发展了研究薄液膜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大气腐蚀监测电池ACM和Kelvin探头参比电极技术,极化和阻抗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干湿交替加速试验中,也用于测试带锈试样在浸渍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原位动态实时监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从微观水平对材料大气腐蚀机理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最后提出了今后大气腐蚀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